豆蔻

【释名】

也称草豆蔻、漏蔻、草果。

【集解】

[别录说]豆蔻生长于南海。[颂说]豆蔻产于岭南等地。苗像芦,它的叶似山姜,根似高良姜。二月开花形成穗房,花长在茎下,由嫩叶卷曲而生。开始如芙蓉花,微红,穗头呈深红色。它的叶子逐渐长大,花渐渐绽开而颜色也逐渐变淡,也有变成黄白色的。南方人多采摘花当作果实,嫩的特别贵重,将穗头与盐一同腌制,重叠成朵状不会散。[时珍说]豆蔻大小如龙眼,形状稍长,外皮呈黄白色,薄而且棱峭,其核仁大小如缩砂仁而有辛香气味。滇广出产的草果,当地的人常用来作茶及作为食物佐料。广东人则取生豆蔻放入梅汁,盐渍让其泛红色,在烈日下晒干后,放入酒中,名为红盐苹果。元朝时常把苹果作为膳后果品。南方等地还有一种火杨梅,极似豆蔻,它的形态圆而粗,气辛而且不温和,人们也经常食用。

【气味】

仁:辛、涩,温,无毒。花:辛,热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仁,主温中顺气,心腹痛,呕吐,去口臭。下气,止霍乱,主一切冷气,消酒毒。补胃健脾,消食祛寒。主心腹疼痛、胃痛、消化不良、呕吐腹泻、呃逆反酸。主妇人恶阻带下,开郁破气。制丹砂。花,主调中补胃气及下气。止呕吐呃逆,治腹泻,消除酒毒。

豆蔻

花〔主治〕主调中补胃气及下气。止呕吐呃逆,治腹泻,消除酒毒。

仁〔主治〕主温中顺气,心腹痛,呕吐,去口臭。下气,止霍乱,主一切冷气,消酒毒。补胃健脾,消食祛寒。主心腹疼痛、胃痛、消化不良、呕吐腹泻、呃逆反酸。主妇人恶阻带下,开郁破气。

【发明】

[震亨说]豆蔻温,能够驱散肌体滞留之气,消除膈上的痰湿。如果明知身体受了寒,还要吃寒的东西,胃便会隐隐作痛,这时只可以温散,可以食用豆蔻仁。如果是由于体内寒湿郁结造成的痰症,用此法亦效果显著。如果是内热郁结造成的病症,则不宜用蔻仁,以免温热相积成病。[时珍说]豆蔻治病,是用它的辛热浮散,能入太阴阳明经,除寒燥湿,助消化散积食。南方山区多潮湿,脾胃经常因寒湿郁滞而生病,所以吃的食物里常用仁与之相宜。然而过多食用就会助长脾热,损害肺,伤害眼睛。

【附方】

1. 心腹胀满、短气。用豆蔻二两,去皮,研细。每服半钱,木瓜生姜汤调下。
2. 胃弱呕逆不食。用豆蔻仁二枚、高良姜半两,加水一碗合煮,去渣取汁,再以生姜汁半合倒入,和面粉做成面片,在羊肉汤中煮熟,空腹吃下。
3. 霍乱烦渴。用豆蔻、黄连各一钱半,乌豆五十粒,生姜三片,水煎服。
4. 虚疟自汗不止。用豆蔻一枚,面裹煨熟。连面研细,加平胃散二钱,水煎服。
5. 气虚瘴疟。用豆蔻仁、熟附子等分,加水一碗、姜七片、枣一枚,煎至半碗服下。
6. 赤白带下。用豆蔻连皮一枚、乳香一小块,面裹,煨至焦黄,同面一起研细。每服二钱,米汤送下。日服二次。
7. 脾痛胀满。用豆蔻仁二个,酒煎服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