楝(liàn)

 

【释名】

亦称苦楝。实名金铃子。[时珍说]楝叶可以练物,故谓之楝。子似小铃,熟则黄色,因此得名。

【集解】

[别录说]楝生于荆山山谷。[恭说]有雌雄两种:雄者无子,根赤有毒,服之使人吐;雌者有子,根白有微毒。入药当用雌者。[颂说]楝实以蜀川地为最佳。木高丈余,叶密如槐而长。三、四月开红紫色花,芬香满庭。实如弹丸,生青熟黄,十二月采。根采无时。[时珍说]楝生长很快,三五年即可作椽。子如圆枣,以川中者为佳。

实〔修治〕[学攴说]采得晒干,酒拌令透,皮蒸软,刮去皮,取肉去核用。凡使肉不使核,使核不使肉。

〔气味〕苦,寒,有小毒。

【主治】

温疾伤寒,大热烦狂,除三虫,疥疡,利小便水道。主中大热狂,失心躁闷,作汤浴,不入汤使。入心及小肠,止上下部腹痛。泻膀胱。治诸疝虫痔。

根、木皮〔主治〕蛔虫,利大肠。苦酒和,涂疥癣甚佳。治游风热毒,风疹恶疮疥癞,小儿壮热,并煎汤浸洗。

川楝子〔主治〕温疾伤寒,大热烦狂,除三虫,疥疡,利小便水道。主中大热狂,失心躁闷。止上下部腹痛。泻膀胱。治诸疝虫痔。

〔发明〕[元素说]热厥暴痛,非此不能除。[时珍说]楝实导小肠、膀胱之热,因引心包相火下行,故为心腹痛、疝气要药。

根、木皮〔气味〕苦,微寒,微毒。[大明说]雄者根赤有毒,吐泻杀人,不可误服。雌者人服食,每一两可入糯米五十粒同煎,杀毒。

〔主治〕蛔虫,利大肠。苦酒和,涂疥癣甚佳。治游风热毒,风疹恶疮疥癞,小儿壮热,并煎汤浸洗。

【附方】

1. 热厥心痛(或发或止,身热足寒,长期不愈)。先灸太溪、昆仑两穴,引热下行,然后内服“金铃散”。用金铃子、玄胡索各一两,共研末,每服三钱,温酒调服。
2. 小儿冷疝(气痛、阴囊浮肿)。用金铃子(去核)五钱、吴茱萸二钱半,共研末,加酒、糊做成如黍米大的丸子。每服二三十丸,盐汤送服。
3. 疝气肿痛,阴囊偏坠。用楝子肉五两,分五份:一份用补骨脂二钱炒黄,一份用小茴香三钱、食盐半钱同炒,一份用莱菔子一钱同炒,一份用牵牛子三钱同炒,一份去头足的斑蝥七枚同炒。炒后,分别拣去食盐、莱菔、牵牛、班蝥,只留补骨脂、茴香,与楝子同研末,加酒、面糊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酒送服。又方:用楝子经酒润过,取肉一斤,分四份:一份用小麦一合、斑蝥四十九个同炒熟,去蝥;一份用小麦一合、巴豆四十九枚同炒熟,去豆;一份用小麦一合、巴戟肉一两同炒熟,去戟;一份用小茴香一合、食盐一两同炒熟,去盐。再加酒炒过的补骨脂一两、广木香(不见火)一两,一起研末,酒煮面糊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。每服五十丸,空腹盐汤送服。一天服三次。又方:用楝子四十九个,分七份:一份用小茴香五钱同炒,一份同补骨脂二钱半同炒,一份用黑牵牛二钱半同炒,一份用食盐二钱同炒,一份用萝卜子二钱半同炒,一份用巴豆十四个同炒,一份用去头足的斑蝥十四个同炒。炒后,分别拣去萝卜子、巴豆、斑蝥三味,另加入青木香五钱,南木香、官桂各二钱半,各药共研末,酒煮面糊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。每服三十丸,饭前盐汤送服。一天服三次。
4. 脏毒下血。用苦楝子炒黄并研末,加蜜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。每服十至二十丸,米汤送服。
5. 腹中有虫。用楝实在苦酒中浸一夜,棉裹好,塞入肛门内。一天换两次。
6. 小便如膏,排出困难。用苦楝子、茴香等分,炒研末。每服一钱,温酒送服。
7. 小儿疳疾。用苦楝子、川芎,等分研末,加猪胆汁调成丸子,米汤送服。
8. 消渴有虫。用苦楝根白皮一把,切细,焙干,加麝香少许,添水两碗,煎至一碗,空心服下。打下虫后,其渴自止。
9. 小儿蛔虫。用楝木皮削去苍皮,加水煮汁,随小儿年龄适量饮用。又方:用楝木皮研末,米汤送服二钱。又方:用苦楝皮二两、白芜荑半两,共研末,每取一二钱,水煎服。
10. 小儿诸疮(恶疮、秃疮、蠼螋疮、浸淫疮等)。用楝树皮或枝烧灰敷疮上。如是干疮,则用猪油调灰涂擦。
11. 蜈蚣或蜂蜇伤。根白皮和楝树枝叶捣汁擦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