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释名】

亦称兕。[时珍说]犀字,篆文象形。

【集解】

[别录说]出自永昌山谷和益州,即现在的滇南一带。[弘景说]犀有两个角,以额上长角的为胜。又有通天犀,角上有一白缕,直上顶端,夜露不能沾湿,入药很神验。有人说此物是水犀,角中出水。《汉书》所谓骇鸡犀者,放置米饲养鸡,都惊骇不敢啄食,放置屋上则乌鸟不敢聚集。[恭说]雌犀纹理细腻,斑白分明,服用为上乘,入药不如雄犀。《抱朴子》说,水犀刻为鱼,衔它入水,水会自然分开三尺。[颂讲]犀像水牛,猪头、大腹、矮脚。脚像大象,有三只蹄。黑色,舌上有刺,喜食荆棘,皮上每个毛孔生三根毛。那里的人猎取犀,先在山路中置许多如猪羊栈的朽木,犀牛前脚直,常常依木休息,烂木忽然折断,犀仆倒久不能站立,即被格杀。每一头犀一年褪一次角,必自己埋于山中,海边的人制作木角隐藏偷换犀角,再三不离此处。若直接取角,它就会藏于别处,就寻觅不到了。《异物志》说,山东海水中有牛,喜欢听丝竹音乐声。那里的人动用乐器,牛出水来听音乐,就能捕获它。有鼻角、顶角,以鼻角为上等。[时珍说]犀牛出于西番、南番、滇南和交州等地。有山犀、水犀、兕犀三种。又有毛犀似之。山犀居住在山林,人们常常猎得。水犀出入于水中,最难捕获,并且有两角,鼻角长而额角短。水犀皮有珠甲,山犀没有。兕犀即犀中的雌性,只有一角在顶部,纹理细腻,斑白分明,不能入药。原来牯角纹理粗,而雌犀纹理细。洪武初年,九真曾上贡兕角。犀角纹理如鱼子形,称粟纹,纹中有眼,称粟眼。黑中有黄花的是正透,黄中有黑花的是倒透,花中有花的则是重透,都叫通犀,是上品。花中有如椒豆斑状的为次等,乌犀纯黑无花的为下品。夜间对着天看有光的,称为夜明犀,所以能通神灵而使水分开,飞禽走兽见到它都惊骇。《山海经》载,有白犀,白色。《开元遗事》载,有辟寒犀,色如金子。交趾国所贡,冬月天亦暖气袭人。《白孔六帖》记,有辟暑犀,唐文宗得到它,夏日可清暑气。《岭表录异》中记:有辟尘犀,用作簪子、梳子和带胯佩带后,尘土不近身体。《杜阳编》载,有蠲忿犀,作带蠲叫人免除忿怒。这些都是稀世之宝。

角〔气味〕苦、酸、咸,寒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主百毒蛊疰,邪鬼瘴气,解鸩羽、蛇毒,除邪,不惊梦而睡。久服可轻身。又治伤寒引起的各种烈性传染病,寒热头痛,各种毒气。让人俊健。避中恶毒气,定心神,解高热,散风毒。治发背痈疽疮肿,化脓流水。治疗疾热如火,烦毒入心,狂言妄语。镇惊悸,镇肝明目,安五脏,补虚劳,退热消痰,解山溪瘴毒。磨成汁可治吐血、鼻出血、带血及伤寒畜血、发狂乱语、斑黄闷乱、痘疮稠密、内热黑陷或者不结痂。泻肝凉心、清胃解毒。

【发明】

[时珍说]《抱朴子》说,犀吃百草的毒及众木的棘刺,所以能解毒。凡血吸虫之乡的饮食,以此角搅后,有毒则产生白沫,无毒则不会。用它来煮毒药,则不再有毒。《北户录》说,凡中毒箭,用犀角刺伤口,立愈。昔日温峤过武昌牛渚矶,遇见多种怪物。峤以犀角照,则水族现形。

【附方】

[犀角]1. 吐血不止。用犀角、生桔梗各二两研末。酒每送服二钱。
2. 小儿惊痫(嚼舌,翻眼,不知人事)。用犀角磨水取浓汁服下,立效。亦可服犀角末。
3. 消毒解热。用生犀角尖,磨水取浓汁,频频饮服。
4. 下痢鲜血。用犀角、地榆、生地黄各一两,共研末,加蜜炼成如弹子大的丸子。每取一丸,加水一升,煎至五合,去渣,温服。
5. 服药过量。犀角烧成末,用水冲服一方寸匕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