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释名】
又称地蚕、应条。[时珍说]蛴螬,方言作燎螬,像其蠹物之声。或谓是齐人曹氏之子所化,盖谬说也。
【集解】
[别录说]蛴螬生河内平泽及人家积粪草中。取无时,反行者良。[弘景说]大者如足大趾,以背滚行,乃快于脚。[时珍说]其状如蚕而大,身短节促,足长有毛。生树根及粪土中者,外黄内黑;生旧茅屋上者,外白内黯。皆湿热之气熏蒸而化,宋齐丘所谓“燥湿相育,不母而生”就是指这个。
【气味】
咸,微温,有毒。[别录说]微寒。[之才说]蜚蠊为之使,恶附子。
【主治】
恶血血瘀,痹气破折,血在胁下坚满痛,月闭,目中淫肤、青翳、白膜。疗吐血在胸腹不去,破骨踵折血结,金疮内塞,产后中寒,下乳汁。取汁滴目,去翳障。主血止痛。汁主赤白游疹,疹擦破涂之。取汁点喉痹,得下即开。主唇紧口疮,丹疹,破伤风疮,竹木入肉。
蛴螬
【发明】
[弘景说]同猪蹄做羹食,甚下乳汁。[时珍说]许学士本事方治筋急养血,地黄丸中用之。取其治血瘀痹之功。
【附方】
1. 小儿脐疮。蛴螬研末敷之。不过数次即愈。
2. 小儿唇紧。蛴螬研末,猪脂和,敷之。
3. 赤白口疮。蛴螬研汁,频擦取效。
4. 丹毒浸淫。以蛴螬捣烂涂之。
5. 痈疽痔漏。蛴螬研末敷之。
6. 竹木入肉。蛴螬捣涂之,立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