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释名】
也称苦?、槚、蔎。[颂说]早采为茶,晚采为茗,蜀人叫做苦茶。[时珍说]荼,即古茶字。《诗》云:谁谓茶苦,其甘如荠。
【集解】
《神农食经》说生长于益州和山陵道旁,冬天不死。[颂说]现在闽、浙、蜀、江、湖、淮南山中皆有,都叫做茶。春天开始生嫩叶,蒸了再用微火烘,除苦水,即可饮用。与古人的吃法不同。陆羽《茶经》说,茶是南方嘉木。高从一尺二尺到数十尺,巴山、川、陕山中还有两人合抱的砍倒后再采摘。木如瓜芦,叶像栀子,花像白蔷薇,蒂像丁香,根像胡桃。上等的生在烂石中,中等的生在砾土中,下等的生在黄土中。种植的方法像种瓜一样。三年即可采。阳崖阴林:紫色的好,绿色次之;笋的好,芽次之;叶子卷的好,舒展的次之。在二、三、四月间,茶的笋生长在烂石间,长出四五寸。像蕨开始抽条,凌露采摘。茶之牙者,生长于薄丛,有三、四、五枝,在枝顶采茶,采了蒸后再烘干,有各种各样的。真茶性冷,只有蒙山茶温而主疾。[宗奭说]陆羽有《茶经》,丁谓有《北苑茶录》,毛文锡有《茶谱》,蔡宗颜有《茶对》,都很详细。古人说茶是雀舌、麦颗,说它特别嫩,又有新芽一发,便长一寸多。像针一样粗的是上品,因为它的根干及水土营养成分非常丰富。雀舌、麦颗又在其下,过去的人并不知道。[时珍说]茶有野生和种生两种。种生用子,有指头大小,圆形、黑色,它的仁放在口中,始感甜而后味苦,闽人用它来榨油吃。二月下种,一坎放百颗才生一株,大概是空壳太多的缘故。茶树怕水和太阳,适宜生长在坡地荫处。清明前采最好,谷雨前采次之,以后的都是老茶了。采、蒸、揉、焙,制作都各有方法。据考证,大约是唐人开始崇尚茶,茶的品种也越来越多。按陶隐居注苦茶云:酉阳、武昌、庐江、晋陵皆有好茗,饮了对人有宜。除了茶还有木叶、天门冬苗、菝葜叶,饮后对人都会有好处。其余的饮后冷利。巴东县有真茶,饮后人不眠。习俗中多煮檀叶及大皂李叶作茶饮,冷利。南方有像茗的瓜芦木,今人采槠、栎、山矾、南烛、乌药诸叶皆可饮用,假冒茶叶。
茶
儿茶〔主治〕治瘘疮,利小便,去痰热,止渴,令人少睡,有力,悦志。下气消食。破热气,除瘴气,利大小肠。清头目,治中风头昏、多睡不醒。还能治中暑。合醋治泻痢效果好。炒煎饮,治热毒痢疾。同川芎、葱白煎饮止头痛。浓煎,吐风热痰涎。
叶〔气味〕苦、甘,微寒,无毒。
【主治】
治瘘疮,利小便,去痰热,止渴,令人少睡,有力,悦志。下气消食,作饮料,加吴茱萸、葱、姜都很好。破热气,除瘴气,利大小肠。清头目,治中风头昏、多睡不醒。还能治中暑。合醋治泻痢效果好。炒煎饮,治热毒痢疾。同川芎、葱白煎饮止头痛。浓煎,吐风热痰涎。
【附方】
1. 赤白痢。将炙过的好茶一斤捣末,浓煎服一二碗。久患痢者,服此亦可。又方:赤痢用蜜水煎茶服。白痢用连皮的自然姜汁同水煎茶服。一方:茶和醋煎,热服即可。
2. 大便下血,里急后重。细茶半斤碾末,加百药煎五个烧存性,每服二钱,米汤送服。一天服两次。
3. 产后便秘。用葱涎调茶末服自通,忌服大黄。
4. 腰痛难转。煎茶五合,加醋二合,一次服下。
5. 阴囊生疮。先用甘草汤洗患处,然后用茶末敷。
6. 脚丫湿烂。把茶叶嚼烂敷上即可。
7. 痰喘咳嗽。好茶末一两、白僵蚕一两,共研末,泡开水一小碗饮服,睡前再加开水泡服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