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释名】
又名白余粮。
【集解】
[别录说]禹余粮生于东海池泽,及山岛中或池泽中。[弘景说]今多出东阳,形如鹅鸭卵,外有壳重叠,中有黄细末如蒲黄,无沙者佳。近年茅山凿地大得之,极精好,状如牛黄,重重甲错。其佳处乃紫色靡靡如面,嚼之无复碜,仙经服食用之。南人又呼平泽中一种藤,叶如菝葜,根做块有节,似菝葜而色赤,味似薯蓣,谓为禹余粮,此与生池泽者复有仿佛。或疑今石即是太一也。[时珍说]禹余粮乃是石头中的黄粉,生于池泽;其生山谷者,为太一余粮。陶引藤生禹余粮,苏引草生禹余粮,名字虽相同但实质上有所不同,悬殊很大。
【气味】
甘,寒,无毒。
【主治】
咳逆寒热烦满,下赤白,血闭瘕,大热。炼饵服之,不饥轻身延年。疗小腹痛结烦疼。治邪气及骨节疼,四肢不仁,痔瘘等疾。久服耐寒暑。催生,固大肠。
【发明】
[时珍说]禹余粮手足阳明血分重剂也。其性涩,故主下焦前后诸病。李知先诗中说:下焦有病人难会,须用余粮、赤石脂。抱朴子说:禹余粮丸日再服,三日后令人多气力,负担远行,身轻不极。其方药多不录。
【附方】
1. 大肠咳嗽,咳则遗矢者。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。方同下。
2. 冷劳肠泄不止。神效太一丹:禹余粮四两,火煅醋淬,乌头一两,冷水浸一夜,去皮脐焙,为末,醋糊丸梧子大。每食前温水下五丸。
3. 伤寒下痢不止,心下痞硬,利在下焦者,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。赤石脂、禹余粮各一斤,并碾碎,水六升,煮取一升,去渣,分开后再服用。
4. 赤自带下。禹余粮火煅醋淬、干姜等分,赤下干姜减半,为末。空心服二钱匕。
5. 崩中漏下青黄赤白,使人无子。禹余粮煅研,赤石脂煅研,牡蛎煅研,乌贼骨,伏龙肝炒,桂心,等分为末。温酒服方寸匕,日二服,忌葱、蒜。
6. 盲肠气痛妇人少腹痛。禹余粮为末。海米饮服二钱,日二服,极效。
7. 产后烦躁禹余粮一枚,状如酸馅者,人地埋一半紧筑,炭灰一斤煅之。湿土罨一宿,打破,去外面石,取里面细者研,水淘五七度,日干,再研万遍。用甘草汤服二钱,一服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