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纲目》是中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其毕生的精力,亲历实践,广收博采,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整理的医学著作,对16世纪以前的中医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,被誉为“东方药物巨典”,本站共十八卷,收入动物、植物、矿石等各类药物1200种,易行的附方两千余条。
【释名】
又称苦薏。【集解】
[时珍说]苦薏处处原野极多,与菊无异,但叶薄小而多尖,花小而蕊多,如蜂窠状,气味苦辛惨烈。
根、叶、茎、花
【气味】
苦、辛,温,有小毒。
【主治】
调中止泄,破血,妇人腹内宿血宜之。治痈肿毒。
【附方】
痈疽疔肿,一切无名肿毒。用野菊连根捣烂,酒煎热服取汗,以渣敷之即愈。又一方:用野菊花、苍耳草各一握,共捣,入酒一碗,绞汁服,以渣敷之,取汗即愈。或六月六日采苍耳叶,九月九日采野菊花,为末,每酒服三钱,亦可。
野菊
根、叶、茎、花〔主治〕调中止泄,破血,妇人腹内宿血宜之。治痈肿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