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释名】
[时珍说]豉,通嗜,调和五味,故名。
豆豉〔主治〕伤寒头痛,瘴气恶毒,烦躁懑闷,虚劳气喘,两脚疼冷。止盗汗,除烦。治寒热风,胸中生疮,治血性腹泻腹痛,治疟疾阴虚发热,解毒除胀和犬咬。
【集解】
[时珍说]熟大豆都可做豆豉,用黑豆做成的可入药。豆豉有淡豉、咸豉,治疗时多使淡豉汁和咸豉汁,至于是使用哪一种豉汁是根据不同情况而定。豉心指装盛豆豉中心部分。造淡豉的方法:用黑大豆二三斗淘干净,用水浸泡一夜后沥干,再蒸熟摊在席上,等到微温时,用蒿叶盖在上面。每三天查看一次,等候发酵的菌丝布满表面,但不能使菌丝太厚。然后在簸箕中晒干并簸干净,用水拌和,干湿应该恰如其分,以汁流出时间为准。再将这些黑豆豉放在瓮中筑紧,在上面盖三寸厚的桑叶,用泥密封起来,在太阳下晒七天,取出后再暴晒一个时辰,再加水拌和装入瓮中,像这样反复七次。最后再在火上蒸透,摊去火气,放入瓮中筑紧封藏就算做成了。造咸豆豉的方法:用大豆一斗,水泡三天,淘蒸摊腌,等到有了菌丝时取出来簸干净,再在水中淘洗沥干。每四斤大豆加盐一斤,姜丝半斤,再用适量的椒、橘、苏、茴、杏仁拌匀,放进瓮中,加水浸泡,水面比豆高一寸,再用树叶盖上封口,晒上一个月便可造成。造豉汁的方法:十月到正月这一段时间,用上好的豆豉三斗,清麻油熬至无烟,用一升熬好的清麻油与豆豉拌匀放在火上蒸熟,摊冷晒干,用清麻油拌匀再蒸透。这样反复一共三遍。用白盐一斗捣和,再用汤淋豆豉出汁液三四斗,放进干净的铁锅中,再放些椒、姜、葱、橘丝一起煎熬,煎好剩三分之二的汁液,将煎好的豉汁放入不透气的容器中贮藏,味道香美绝佳。麸、豉、瓜豉、酱豉等都可做豉汁,但只做食品不能做药用。
【发明】
[弘景说]豆豉是常见的食物。春夏之气不调和,蒸炒后用酒浸渍服用效果最佳。依照康伯的方法,先用醋、酒浸泡蒸熟晒干,用麻油和匀,再蒸晒,总共三遍。用椒、姜末调和后进食,效果远比今天的油豉好。脚有疾病的人经常用酒泡豆豉喝,再用剩下的豆豉渣涂抹在脚上,脚病就都会治愈。淡豉〔气味〕苦,寒,无毒。
【主治】
伤寒头痛,瘴气恶毒,烦躁懑闷,虚劳气喘,两脚疼冷。时疾热病发汗。熬末止盗汗,除烦;生捣为丸服,治寒热风,胸中生疮;煮服治血性腹泻腹痛;研末涂阴茎生疮。另治疟疾阴虚发热,解毒除胀和犬咬。下气调中,治伤寒温毒,发癍呕逆。蒲州豉〔气味〕味咸,寒,无毒。
【主治】
解烦热热毒,寒热虚劳,调中发汗,通关节,杀腥气,伤寒鼻塞。陕州豉汁也能除烦热。
【附方】
1. 伤寒发汗、头痛、身热、脉洪。用葱白一小把、豉一升,棉裹住,加水三升,煮成一升,一次服下。如不出汗,再服一次,并加葛根三两。又不出汗仍须再服,并加麻黄三两。又一方:用葱汤煮米粥,加盐豉吃下,取汗。另方:用豉一升,煎一升,分次服,取汗。
2. 伤寒不止,胸中闷恶。用豉一升、盐一合,加水四升,煮成一升半,分次服,取吐。
3. 血痢不止。用豉、大蒜等分,捣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盐汤送下。
4. 疟疾寒热。煮豉汤饮服,大吐即愈。
5. 盗汗不止。用豉一升,微炒香,放清酒三升中泡三天,取汁服冷热均可。如无效,可多服几剂。
6. 膝挛骨痛。用豉心五升,九蒸九晒,泡酒中,每空心饮适量。
7. 喉痹不语。煮豉汁一升服,盖被发汗。同时把桂末放在舌下含咽。
8. 口舌生疮,胸膈疼痛。用焦豉末含一夜即愈。
9. 小儿丹毒。用豉炒至烟尽,研末,油调敷涂。
10. 筋骨跌伤。用豉三升、水三升,煎成浓汁饮服。
11. 服药过量。饮豉汁。
12. 脚部肿痛。饮豉汁,以渣敷肿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