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释名】
[藏器说]茱萸南北都有,入药以吴地为佳,因此得名。
【集解】
[别录说]生长于上谷和冤句一带,在九月九日采摘。[颂说]现在许多地方都有,长江和淮河流域,四川、武汉一带较多。树高一丈多,树皮呈青绿色。树叶像椿树叶,但要大些、厚些,紫色。三月开红紫色的小花,七、八月结出像花椒子一样的果实,嫩时显淡黄色,熟后变成深紫色。《风土记》中写道:九月九日,人们习惯折茱萸戴在头上,用来避邪。从前汝南桓景随费长房学道。长房告诉他说:九月九日你家有大祸临头,你必须马上赶回去,每人做一个深红色的袋子,里面放上茱萸系在臂上,然后到高高的地方饮菊花酒,这样灾难就会消除。汝南桓景照他所说的做了,九月九日带领全家登上高山并饮菊花酒。傍晚回家,看到鸡、狗、牛、羊都突然死了。长房听说了这件事后说:这些牲畜代替你们受了难。所以人们后来就习惯到九月九日这一天,头上插上茱萸,登上高处饮菊花酒,就是因为这个原因。[时珍说]茱萸的树枝很粗但柔软,叶子长得长且有皱,它的果实长在树梢,很多果子结成一簇,果实中没有核,与花椒不同。《淮南万毕术》中说,井台上适宜种植茱萸,叶子落在井水中,人饮用了这种水不会生病。在屋里挂上茱萸子,可以避鬼怪。《五行志》说:房屋的东面和西面种白杨、茱萸,能延年益寿,避除邪害。
【气味】
辛,温,有小毒。[思邈说]闭口的吴茱萸有毒。吴茱萸吃多了会伤神动火、眼昏、长疮。
【主治】
温中下气,能止痛除湿气,还能治血滞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。去逐邪风,可治皮肤和皮下肌肉的病。因受寒热引起的咳嗽、呕吐也能治。吴茱萸还能利五脏,去痰止咳,排冷气,治消化不良、受冷气后的心腹疼痛、霍乱转筋、胃受凉、腹痛腹泻、妇女产后心痛。还能治全身疼痛麻木,腰脚软弱,通气,治痔疮。可杀三虫,杀恶虫毒,治龋齿,治传说中鬼怪引起的长期发烧等症。解妇女产后余血,排肾气、脚气水肿,舒经活络,起阳健脾,健胃消食。治反酸,还可治气闭不省人事。治流口水、头痛、阳毒腹痛以及疝气。
子〔主治〕温中下气,能止痛除湿气,还能治血滞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。去逐邪风,可治皮肤和皮下肌肉的病。因受寒热引起的咳嗽、呕吐。去痰止咳,排冷气,治消化不良、受冷气后的心腹疼痛、霍乱转筋、胃受凉、腹痛腹泻、妇女产后心痛。
【发明】
[时珍说]茱萸辛热,能散能温;苦热,能燥能坚。所以它能治的病,能散寒温中,使湿气干燥,郁湿化解。从前有个中丞叫常子正,不能饮用东西,每当多吃或阴晴季节变化,病十日便发作一次,感到头疼背寒,吐酸水,多日卧床不起,求医问药都不见效。宣和初年,他做了顺昌司禄,在太守蔡达道席上,得到了吴仙丹药方。服用后,病就再也没有发作。每当感到饮食过饱、腹胀时,服用五十、七十颗即愈。过一会儿,小便中还能闻到有茱萸味儿,饮的酒也随小便排出。前后吃过的药很多,而效果都不如这种药。药方是:用吴茱萸热水泡七次,茯苓等分研末,炼成梧子大小的蜜丸。每次用热水送服五十颗。又方:用茱萸浸酒三宿,再与茯苓末拌在一起晒干,每次用温酒送服一百颗。有咽喉口舌生疮的,用醋调茱萸末,贴在两足心,一晚上即愈。吴茱萸性虽热但能引热下行,这就是它能治病的原因。
【附方】
1. 中风。茱萸一升、姜豉三升、清酒五升,合煎开数次,冷后每服半升。一天服三次,微汗即可。
2. 全身发痒。用茱萸一升,加酒五升,煮成一升半,乘温擦洗,痒即止。
3. 冬月感寒。用吴茱萸五钱煎汤服,以出汗为度。
4. 呕吐、胸满、头痛。用茱萸一升、枣二十枚、生姜一两、人参一两,加水五升煎成三升,每服七合,一天服两次,此方叫做“吴茱萸汤”。
5. 心腹冷痛。用吴茱萸五合,加酒三升煮开,分三次服。
6. 小肠疝气。去梗吴茱萸一斤,分三份。四两泡酒,四两泡醋,四两泡水,四两泡童便。一夜后,都取出焙干,加泽泻二两,共研末,以酒和粉调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盐汤或酒送服。此方叫做“夺命丹”,也叫“星斗丸”。
7. 妇女阴寒,久不受孕。用吴茱萸、川椒各一升,共研末,加炼蜜做成弹子大的丸子。以绵裹纳入阴道中,令子宫开即可受孕。
8. 胃气虚冷,口吐酸水。把吴茱萸在开水中泡七次,取出焙干,加炮过的干姜等分研末。每服一钱,热汤送服。
9. 转筋入腹。炒过的茱萸二两,加酒两碗,煎成一碗,分两次服。得泻即愈。
10. 老人多年水泄。用吴茱萸三钱,泡过,取出,加水煎,加少许盐后服。
11. 赤白痢。用吴茱萸、黄连、白芍药各一两,同炒研末,加蒸饼做成梧子大的丸子。每服二三十丸,米汤送服。此方叫做“戊己丸”。又方:用川黄连二两、汤浸过七次的吴茱萸二两,同炒香,分别研末,各与粟米饭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,收存备用。每服三十丸。赤痢,以甘草汤送服黄连丸;白痢,以干姜汤送服茱萸丸;赤白痢,两丸各用十五粒,米汤送服。此方叫做“变通丸”。又方:用吴茱萸、黄连各二两,同炒香,各自研末。以百草霜末二两,加饭同黄连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;以白芍药末二两,加饭同茱萸也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,收存备用。每服五十丸。赤痢,以乌梅汤送服连霜丸;白痢,以米汤送服茱芍丸;赤白痢,两种药丸各服二十五粒。此方叫做“二色丸”。
12. 腹中积块。茱萸一升捣烂,和酒同煮,取出包软布中熨积块处,冷则炒热再熨。块如移动,熨也移动,直至积块消除。
13. 牙齿疼痛。用茱萸煎酒含漱即可。
14. 老小风疹。用茱萸煎酒涂擦。
15. 痈疽发背。用吴茱萸一升捣末,加苦酒调涂布上贴患处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