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草纲目

《本草纲目》是中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其毕生的精力,亲历实践,广收博采,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整理的医学著作,对16世纪以前的中医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,被誉为“东方药物巨典”,本站共十八卷,收入动物、植物、矿石等各类药物1200种,易行的附方两千余条。
大豆
大豆

【释名】

也称菽,角名荚,叶名藿,茎名萁。

【集解】

[时珍说]大豆有黑、白、黄、褐、青、斑等数种颜色。黑色的叫乌豆,可以作药及充当粮食,可以做成豆豉;黄色的大豆可以用来做豆腐,用来榨油,做酱油;其余的只可以做豆腐和炒着吃。它们都是在夏至前后播种,苗长达三四尺,叶呈圆形但有尖。秋季开出成丛的小白花,结成豆荚长达一寸多,逢霜雪就枯萎。

黑大豆【气味】

甘,平,无毒。

【主治】

研碎,涂在疮肿处,有一定疗效。将它煮成汁喝,能杀鬼毒,止痛。它能治水肿,消除胃中热毒,伤中淋露,去瘀血,散去五脏内寒,除乌头毒。炒成粉末服用,能止腹胀助消化。煮食,治温毒水肿。调中下气,通关脉,制金石药毒,治牛马温毒。把它煎成浓汁服用,可解矾石、砒石、甘遂、天雄、附子、射罔、巴豆、芫青、斑蝥、百药毒及蛊毒。入药,治下痢脐痛。冲酒,治风痉及阴毒腹痛。牛胆贮存,止消渴。炒黑,趁热放入酒中饮用,能治风痹瘫痪口吃,及产后伤风头痛。食后生吞半两,去心胸烦热,热风恍惚,明目镇心,滋补人。长时间服用,可以润泽肌肤,使人长生不老。煮食性寒,下热气肿,压丹石烦热。捣汁,消肿。主中风脚弱,产后诸疾。同甘草煮汤饮,去一切热毒气,治风毒脚气。煮食,治心痛筋挛,膝痛胀满。同桑柴灰汁煮食,下水鼓腹胀。和饭捣,涂一切毒肿。疗男女阴肿。治肾病,利水下气,制诸风热,活血,解诸毒。

【发明】

[颖说]黑豆加入盐煮,经常吃,能补肾,这大概是豆的形状像肾,而又因黑色通肾,再加上少许盐,所以补肾。[时珍说]黑豆古代药方中称它能解百药之毒,每次试验,结果却不是这样,但加上甘草后,便出奇灵验。这些事情,不可不知。

 

大豆

大豆

【附方】

1. 服食大豆。令人长肌肤,益颜色,填骨髓,增气力,补虚能食,不过两剂。大豆五升,如做酱法,取豆黄捣末,以猪油炼膏和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到百丸,温酒服下,神验秘方。
2. 豆淋酒法。治产后百病或血热,产后余血水肿,或中风瘫痪,或肌肉强直不能语,或烦热口渴,或全身肿,或身痒呕吐直视,或手足顽痹,头旋眼眩,这些都是虚热中风的症状。用大豆三升熬熟,至微烟出,入瓶中,以酒五升泡。泡一日以上。服酒一升,盖被令汗出,身润即愈,不能说话者,加独活半斤,微微捶破,同泡。产后宜常服,以防风邪。又男子中风,口眼歪斜,同上方。
3. 突发中风,四肢挛缩不能行。取大豆三升,淘净后湿蒸,以醋二升,倾入瓶中,铺于地上,设席豆上,令病人卧。仍重盖五六层衣,豆冷渐渐去衣,仍令一人于被内外引挽挛急处,又蒸豆重复上述方法,并饮荆沥汤,如此三日三夜即愈。
4. 中风入脏。以大豆一斗,水五斗,煮取一斗二升,去渣。入美酒一斗半,煎至九升。晨服,以汗出为愈。
5. 中风不语。用大豆煮汁,煎稠如饴,含,并饮其汁。
6. 阴毒、伤寒。用黑豆炒干投酒,热饮或灌,吐则复饮,汗出为宜。
7. 巴豆毒,下痢不止。大豆一升煮汁,饮,又可解砒石毒、河豚毒。
8. 腰胁疼痛。大豆炒二升,酒三升,煮至二升,顿服。
9. 突然腰痛。大豆六升,加水拌湿,炒热,布裹熨之,冷即换,乃张文仲所用之法。
10. 身面浮肿。用黑豆一升,水五升,煮汁三升,入酒五升,再煮为汤三升,分三次温服。又一方:身面浮肿。用黑豆炒干,研末,每次服二钱,用米汤饮下。
11. 浑身水肿。用大豆一斗,水一斗,煮至八升,去豆,加酒八升,再煮为八升服用。水能从小便中排出。效果显著。

大豆皮〔主治〕生用,治疗痘疮和目视物不清。嚼烂敷涂小儿痘疮。

大豆花〔主治〕治目盲,翳膜。

大豆叶〔主治〕能治蛇咬,捣碎敷在伤处,常更换,可愈。

【附方】

1. 止渴急方。大豆苗嫩者三五十茎,涂酥炙黄为末。每服二钱,人参汤下。
2. 小便血淋。大豆叶一把,水四升,煮二升,顿服。

下一篇:黄大豆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作者:李时珍 参考资料:《本草纲目》权威古本金陵本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