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叫土薯、山薯、山芋、薯蓣、玉延。
也称垂水、野豌豆、大巢菜。
[时珍说]甘薯产于两广交界及南方其他地区。农家在二月栽种,十月收采。甘薯根似芋根,也有巨大的头。大的像鹅蛋,小的像鸡蛋、鸭蛋。把它的紫皮剥去,里面的肉则纯白如脂肪。南方人把它当作粮食、水果,蒸烤后,味道都十分香美。甘薯刚成熟时很甜,但时间一长,受风霜之气而味微变淡。
又叫强瞿、蒜脑薯。
又叫摇车、野蚕豆、小巢菜。
也称红百合、连珠、川强瞿、红花菜。
也称竹萌、竹芽、竹胎、竹子。
黄瓜、丝瓜、茄、壶卢、冬瓜、南瓜、越瓜、苦瓜
又叫胡瓜。
又叫天丝瓜、天罗、布瓜、蛮瓜。
又叫落苏、昆仑瓜、草鳖甲。
又叫瓠瓜、匏瓜。
也称白瓜、水芝、地芝。
[时珍说]南瓜出自南方少数民族地区,后传入闽、浙,现在燕京各地也有了。南瓜三月下种,适宜种在肥沃的沙地。四月生苗,藤蔓甚繁,一根蔓可长到十余丈,节节有根,附地而生。南瓜的茎,中间是空的,叶形状像蜀葵大如荷叶。八九月时开黄花,像西瓜花。结的瓜很圆,比西瓜更大,皮上有棱如甜瓜。一根藤可结瓜数十颗,瓜的颜色或绿或黄或红。经霜...
又叫梢瓜、菜瓜。
又叫锦荔枝、癞葡萄。
紫菜、石莼、石花菜、鹿角菜、龙须菜
[时珍说]在闽、越的海边都有紫菜,叶大而薄。当地人将其揉成饼状,晒干后拿去贩卖。颜色纯紫,也属石衣一类。
[藏器说]石莼出自南海,附石而生。茎长二三寸,颜色青而涎滑如脂,又像水晶一般光莹。茎间有桠,桠中生花。石莼的形状像豆,叶子比铜钱大,卷而不舒,像慈姑叶。用姜、豉烹饪石莼,味道格外美。
又叫琼枝。
也称猴葵。
[时珍说]龙须菜生长在东海和南海边的石头上。丛生无枝,叶的形状像柳,根须长的有一尺多,呈白色。用醋浸泡后和肉蒸食都很好。有一种名叫石发的菜,就是龙须菜。
芝、木耳、皂荚蕈、香蕈、土菌、竹蓐、石耳
[时珍说]《尔雅》中说,芝也叫做苬。注解说,一岁三华瑞草。生长在坚硬地方的叫菌,生长在阴柔地方的叫芝。昔日四皓采芝供群仙服食,因芝也是菌一类的品物,且可食用,故将其归入菜部。
又叫木菌、树鸡、木蛾。
[时珍说]蕈的品种不一。宋人陈仁玉在《蕈谱》中有详细的记载,现将有关的略为摘录:芝、蕈,气都很盛。自商山茹芝,及五台山的天花,都甲于群汇。天台山和括苍山之间,是神仙居住的地方,丛山直入云霄,是仙灵居住的宫殿,都出产奇异的蕈。仆人经过选择,将长在深山岩石上的蕈拔取来,其实是长得肥厚的藜和苋菜。近来有人将它们作为珍馐拜送王...
又叫杜蕈、地蕈、菰子、地鸡、獐头。
又叫竹肉、竹菰、竹蕈。
也叫灵芝。